针灸科研Acupuncture research
首页  -> 针灸科研 ->针灸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针灸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546次 时间:2019-01-14

孙 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100730)

主题词    针灸学    发展趋势
针灸学是一门研究中医针刺和艾灸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的学科,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二千多年的发展,针灸学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医疗实践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具有独特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它不仅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很早就流传到国外。由于针灸治疗疾病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迅速、无毒副作用等特点,为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
1 针灸医学的发展现状与机遇
1.1 深入的现代研究阐明其作用机制
针灸学的发展历程具有两个明显的时代特点,其—是与现代科学结合,推进了针灸现代化;其二是走向世界。自五十年代以来,现代生物学、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使针灸学的作用机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针灸的作用,可归纳为调整、消炎、镇痛、免疫和修复五大功能[1]。针灸的调整作用,是通过机体的三大调节系统实现的,即神经系统、神经—体液系统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其研究水平已进入到细胞和基因表达调节水平。现已证实,针灸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使之达到相对的生理平衡状态。通过针灸治疗急性菌痢、胆囊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多种炎症的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明显增强白血球吞噬能力,达到抗炎作用。在针刺镇痛研究中观察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表明针刺与伤害性刺激有所不同。针灸镇痛的作用是通过激发神经系统各级水平的抗痛机能,脑组织释放出吗啡活性多肽等多种中枢神经介质,激活了内源性抗痛系统的机能,取得镇痛效果。针灸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故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针灸还可激活神经细胞、修复神经和身体其它组织,如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等疾病,就是通过针灸的修复作用达到治疗效果的。
1.2  针灸治疗技术不断创新
在针灸临床治疗中,以毫针为主的传统针刺疗法和以艾灸为主的传统灸法,目前已有很大的改革和创新,刺灸方法更加丰富。针灸医生创立了多种微针系统诊疗方法,包括头皮针、耳针、舌针、眼针、鼻针、面针、颈项针、腹针、手针、足针、腕踝针以及生物全息诊疗法等。传统针法与现代物理疗法相结合,产生了电针疗法、电热针灸法、激光针灸等。针刺与药物注射技术相结合,有穴位注射疗法,穴位封闭疗法;与外科和骨伤科松解术相结合,有小针刀疗法、挑刺疗法等。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类无创痛的经络腧穴特种疗法,包括腧穴电疗、腧穴磁疗、腧穴激光照射、腧穴红外幅射、腧穴微波幅射、腧穴低频声波输入、腧穴药物敷贴等。
1.3针灸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针灸的临床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四个方面,即经络诊断、针刺麻醉、针灸保健与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的病症已由1981年WHO公布建议推广应用的43种疾病扩展到300余种,其中30~40%疗效显著。针灸有效的病症涉及临床多个学科,不仅可治疗常见病、功能性疾病、慢性病,而且还可治疗某些疑难病、器质性疾病和急性病症。
1.4  针灸的国际化进程
针灸国际化真正起步于20世纪20~30年代,发展于50年代,于70年代进入高潮。进入21世纪以来,针灸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传统针灸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现代化的进展又促进了针灸向世界各地的传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即使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世界上仍有一百多个国家纷纷来我国学习针灸疗法,足可见针灸学博大精深之魅力。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针灸学科成为国际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惟一一个由我国担任主席的国际学术团体。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lnstitutes of Health,NIH) 举行了针刺疗法听证会,并明确指出,起源于中国的针刺疗法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作用确切而且副作用极小,可以广泛应用,要探索更多的适应症;原理研究已明确了能释放神经肽及对内分泌的影响等,作用机理仍需深入研究阐明,并提出了需进一步解决针灸医师的培训,颁发针灸执照的标准及医疗保险的支付等。这就为针灸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针灸医学存在的问题
2.1  针灸学术的发展方向
在针灸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针灸学术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完全有别于西方医学,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要在继承与发扬中医理论体系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在国际针灸学术界特别是在亚洲针灸学术界,很多临床者和研究者正是循着这个方向探索现代化的。然而,也有相当—部分人不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性,以为把针灸纳入西医理论体系就是针灸现代化。他们认为,针灸不过是一种物理疗法,除了针灸工具、常规刺激参数和建立在神经节段论基础之上的刺激部位有临床意义以外,经络学说、辨证论治、针灸补泻等传统理论都毫无价值。于是丰富多采的针灸医学变成了用几根针和少数常用穴位的简单疗法,按照这种思路进行的理论研究尽管也能说明针灸的某些作用机制,但却难以指导临床实践。
2.2  国际社会对针灸的所持态度
在针灸国际化的过程中,由于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与医疗观念的差异,当西方社会接触到针灸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西方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与对待针灸医学。这个问题突出地反映在立法方面,至今在全世界140多个拥有针灸的国家和地区当中,通过立法正式承认针灸的还不多。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由于种种原因还不承认针灸是医学专业,他们或者限制针灸医生的行医活动或者把针灸医生排斥于医药卫生界之外,不加管理。许多国家的卫生当局对待针灸的不恰当做法妨碍了在这些国家的针灸水平的提高,限制了针灸作用的发挥。
2.3  专业机构萎缩使学科发展缓慢
我国针灸学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目前针灸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工作在针灸临床一线,提高了针灸学科的专业素质。从整体上看,针灸技术水平在提高。然而,目前国内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也很严峻,在有些地区呈现萎缩状态。集中地表现在,针灸科被看作附属科室,大部分医院无针灸病房,无法形成学科的规模和环境。目前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里,针灸科病床大多在20~80多张左右,而且病床使用率极低。有些过去曾经在全国针灸学科处于优势的学院己出现严重的滑坡[2]。由于针灸不挣钱,成为大多数医院精减紧缩的对象。目前许多综合医院没有针灸科,或仅有门诊。有些医院的针灸科合并在中医、康复、理疗等科内。多数医院的针灸诊室空间狭小,条件十分简陋。
2.4  人才外流
由于大多数医院的针灸医生收入低,并在短期内看不到改善的可能性,从而导致我国多年培养出的大批针灸人才流失国外或者改行。国外针灸收费是很高的,能体现出针灸医生的技术价值,以美国来讲,每人次收费60~80美元;德国每人次40~50欧元。
2.5  病种缩小
尽管针灸应用的范围很广,可是由于人为的障碍,社会上对针灸的特色还是知之甚少,错误地以为针灸只能治疗疼痛、麻痹和器官功能失调,因而严重限制了针灸优势的发挥[3]。目前采用针灸治疗的病种逐渐减少。从《中国针灸》杂志期刊上可证明这点。有人认为针灸简单、易学,学几个月,掌握几十个穴位就能当针灸医生,这是对针灸学的误解。
2.6  不合理针灸收费没有体现针灸的技术价值
针灸技术价值与价格多年来严重相背离。如北京地区对针灸手段医疗收费标准为:在采用针刺疗法时,无论取多少穴位针刺,每人次才4元钱,火针5元,芒针9元等;病人在它科室就诊都是每次挂号,唯有针灸是挂一次号管一个疗程。且不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就是在洗浴中心做一次足疗或按摩也要几十至上百元。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曾作过成本核算,主治医师一年的人力成本约4万元,针灸医生一小时必须治疗5个病人才能收回成本,可光为一个病人治疗至少需要20~30分钟;还有房屋、水电、设施、消毒针具、敷料等的消耗,每位病人的直接成本至少10元。所以针灸治病根本体现不出医生的技术价值。无形中打击了针灸医生的积极性,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简便验廉”长久以来被人们称为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的优势,但今天,一些从事针灸的人士对其中的“简”与“廉”两字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样的提法在很大程度上对针灸的技术价值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7  针刺和艾灸的相互脱节
祖国医学针、灸并称,足见二者关系紧密。而目前临床上大多是有针无灸,二者脱节的现象具有普遍性。灸疗法的独特作用,绝不是局部热疗可以比拟的。自古以来,针刺和灸疗就在针灸学术领域各占半壁江山。《黄帝内经》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3]。临床上对针刺治疗效果较差的病症,改用灸法或根据不同的病情而选用不同的灸疗间隔物,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针刺和艾灸虽然同是作用于经络腧穴,但因所用方法的不同,其作用也有差异。近年来,有些医生为了避免灸疗时的烟熏火烤,为了节省人力,临床上以针刺代替艾灸,或用红外线照射来取代灸疗法,则是忽略了灸法的独特功效,临床疗效必然会受到影响。
2.8  针具重复使用增加了传染性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针具都是重复使用的,它的隐患非常大。上海市针灸学会理事长张仁教授指出,“针灸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手段,重复使用会造成病菌传播、引起交叉感染,消毒过程并不能100%确保安全。尽管目前国内缺乏因针灸传播疾病的统计资料,但国外的一些相关数据表明,乙肝、丙肝、艾滋病、性病等都能通过针灸传播。”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针灸器材第六次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43位针灸界专家签名呼吁:应尽快普及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与针灸疗法在国外的蓬勃发展相比,国内针灸疗法的运用反而显现不足,最明显的问题在于针灸针的反复利用,而很多疾病是可以经体液传染的。我国又是乙肝大国,艾滋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为了遏制交叉感染,我国早已将注射器、输液器、采血器等进入人体的医疗用品一次性化予以推广。目前国家已经将针灸针纳入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范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次性针灸针的在临床的应用率极低,并对人民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2.9国际针灸人才培养问题
国际针灸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有受过高等医学教育,在国内上几天短期学习班,就去国外给人针灸治病,其结果导致疗效差,造成针灸界良莠不齐,严重地损害了中医和针灸的国际形象[2]。
3   针灸医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3.1面对针灸国际化发展机遇,政府有关部门应对此采取相应措施
在针灸国际化的进程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与引导作用,如在一些国家设立针灸研究培训合作中心,制定《经络穴位名称国际标准》,制定《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等。目前,在全世界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医疗,从事针灸的人数约20~30万人。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开展了针灸教育与针灸研究工作,国际针灸教育出现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4]。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上将有更多的国家接受中医学,世界范围内的“针灸热”方兴未艾,针灸医学已成为世界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部分发达国家率先对针灸医疗给予法律上的承认,并逐渐依法完善管理。这为针灸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说针灸医学在国际上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一珍贵的机遇,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学术界应该采取相应积极措施,在针灸人才国际化质量标准、作用机制和经典理论的创新研究、传统技法的改革与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诸方面切实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针灸医学在国际上的健康发展。
3.2瞄准疑难疾病,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科研探索,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疗效是针灸的生命。人们不仅要求针灸治疗诸多的常见病、慢性病,而且越来越希望能用针灸帮助解决那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病。因此,提高针灸临床水平,向疑难病症挑战,是今后针灸临床研究的重要任务。现在看来,已经出现了针灸攻克某些疑难病的苗头,如头皮针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舌针治疗脑性瘫痪、帕金森氏病,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萎缩性胃炎,火针治疗慢性骨髓炎,穴位电磁场疗法治疗过敏,瘢痕灸法治疗难治性结核病,针刀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此外,针灸有提高免疫能力,缓解放、化疗副作用的效果特别是在作为辅助疗法,减轻晚期患者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面,能够有所作为。
为了使针灸获得医学界的科学认证和国际上的进一步承认,有必要加强针灸疗法的严格的科学研究,借助现代生物学、医学和其它学科的最新技术与方法,扩大针灸的治疗病种,在临床上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科研探索,同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针灸疗效,使各种疗法的临床观察结果具有横向可比性,从而优选出与各种不同病症相对应的各种最佳疗法,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
3.3为针灸学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加强针灸学的学科建设
加强针灸的学科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针灸学科建设的专项投入,通过切实的措施对人才培养、研究经费与基地等给予大力支持;在医院建设布局中,应确保针灸科室有足够的发展条件与空间;应该考虑适当地提高针灸收费标准,以体现针灸医生的技术价值;学术界应倡导针刺和艾灸并用和电针与传统针刺手法相结合;推行一次性针灸针的在临床的应用,尤其是北京地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这项有利于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的举措进行积极的宏观调控,制订强制性推行使用一次性针灸针的法规,消除患者在治疗中的疑虑。
总之,针灸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具有独特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针灸学科面临的挑战,充分发挥针灸疗法的优势,在针灸人才素质要求和针灸医疗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研究和发展针灸学。只要针灸在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均能向科学化、客观化、标准化、规范化不断迈进,针灸事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使针灸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在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导的新世纪内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管遵惠 .国际针灸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5):1~3
2 石学敏.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中国针灸,2005;25(4):225~226
3 王雪苔.谈针灸特色. 中国针灸,2005;25(2):75~78
4 王雪苔.针灸的国际化与现代化. 中国针灸,2004;24(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