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5年4月17日(周四)上午10:00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中医药与运动健康”专题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中医药专家将出席,介绍中医运动养生理念与调养方法等,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研究室主任 王鹏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近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印发通知,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已纳入健康中国行动,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推动中医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今天,我们举行中医药健康促进系列发布会的第四场,主题为“中医药与运动健康”,向大家介绍有关工作情况,以及与运动健康有关的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严华国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朱立国先生,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张乐伟先生,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罗小兵先生。
首先,请严华国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 严华国
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中医药的宝库中,运动养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深邃的智慧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近些年来,太极拳、八段锦这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以全民健身的方式频繁走进社区,出现在广场、公园,以其简便易学、场地灵活的优势,深受各个年龄阶段健身爱好者的青睐。最近,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也将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等三个行动纳入了健康中国行动。本周一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了“爱国卫生月”现场活动,并举行了专题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实施。中医药健康促动行动从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这三个层面,对加强运动养生、推广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部署。
一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运动健康的相关工作。一方面,持续加强中医院相关科室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障运动健康。已经有2000余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设置了骨伤科、针灸科、康复科,1300余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设置了推拿科。我们还同时建设了一批这些专业的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制定推广了包括急性腰扭伤、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踝关节扭伤等在内的一批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不断地提高中医药防治诊疗运动系统相关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发挥中医运动养生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2022年开始,我们启动实施了医体融合强健行动,鼓励中医院教授传统体育项目,指导康复期的病人练习适合的传统体育项目,推动传统体育项目全面融入日常生活。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主题活动中,通过现场教学、互动体验等形式,带领群众们练习八段锦、五禽戏,在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中,也鼓励青少年了解练习传统体育项目。各地也积极推动中医药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康复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广应用适合不同疾病和疾病不同阶段的中医养生功法,探索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指导科学运动、维护健康。
我们还注重加强科研支撑和人才培养,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建设了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布局建设了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室,开展中医药防治运动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开展中医运动医学的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学科团队。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中医药支撑和保障运动健康的能力,推进中医运动养生的科普宣传和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普及,为提升全民运动健康水平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研究室主任 王鹏
谢谢严司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下一步中医药在促进运动健康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司长 严华国
感谢您的提问。下一步,我们主要以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为抓手,做好相关的工作。在个人和家庭层面,倡导加强运动养生,积极练习太极拳、八段锦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在社会层面,鼓励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普及传统功法工间操,鼓励社区居委会、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社区的中医药文化角,组织群众练习传统体育功法,鼓励将儿童青少年的脊柱健康、视力健康这些保健操纳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和课间操。同时,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强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运动医学重点学科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中医院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这些中医优势专科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运动系统相关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医工融合,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运用中医药防治运动系统相关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运动健康提供支撑和保障。谢谢。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想请问朱院士,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运动养生及其作用?还有运动时的强度该如何把握?谢谢。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 朱立国
谢谢您的提问。中医始终非常重视运动养生在健康保健当中的作用。长期以来,经过大量的实践,也形成了很多功法,比如我们的导引,刚才讲的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等,这些功法可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来调节我们的气血运行等等,达到健身、保健、康养的作用。
另外,古代《黄帝内经》里面也提到“形劳而不倦”,这也提示我们运动要适度,找自己更合适的来进行练习。比如说运动以后我们也要进行一些呼吸的调整、吐纳收敛阳气,防止阳气的耗散,也符合中医“动以生阳,静以养阴”这种平衡,调整阴阳的关键。另外,关于强度方面,有几点应该注意的。
一是要因人而异。比如我们的体质,阳气虚,这时候要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包括刚才讲的太极拳、八段锦,来调整我们的运动功能。通过这些运动的开合,来激发我们体内的阳气,使我们的阳气能够得以升华。另外,阴虚、气虚这些人群我们不推荐太剧烈的运动,以比较温和的散步为主,以调息养神,不要追求大汗淋漓,如果出汗出多了,气也随汗泄,运动不当造成伤害。
二是运动当中也要观察自己的身体信号,特别是呼吸。假如说运动当中出现呼吸急促,说话断断续续,这样我觉得就是过犹不及,有点过了,出汗以微汗为度,也避免刚才讲的大汗,气随津泄。
三是要注意不能过于疲劳,运动起来没有度,做完之后腰酸腿疼,这样反倒适得其反。做完之后神清气爽,转天肌肉没有过度的反应和疲劳,这是比较好的度。
四是注意时间,锻炼时间以清晨为好,日出的时候阳气升发,这时候锻炼对阳气的激发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要避免夜间剧烈的运动,因为夜间是阳入阴,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保护阳气,夜间避免大量剧烈的活动。
所以,我们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运动,我个人建议,大多数人选择中等强度为好。什么叫中等强度呢?可能每个运动都有它的强度,可以参考一个指标,就是心率。心率有一个公式,就是(220-年龄)×60%,这个心率就是我们的下限。还有一个是×70%是上限。举个例子,比如30岁,220-30,就是190×60%,114下,这是比较合适的。上限×70,变成130多,保持在110多到130多,运动以后这个心率就是中等强度。
还有大家现在比较喜欢走路,我们个人建议走路还是要有度,我们建议一般30分钟到60分钟,步数6000-10000步比较合适,是中等强度。老年人的体能下降,30分钟-40分钟、4000-6000步,还可以分两段或者三段来走路,这样对身体是有益的。另外,有的人喜欢慢跑,我们建议一次不要跑太多,3公里到5公里适宜,这样均衡的运动对我们身体是有帮助的,既活动了我们的筋骨,促进了血液循环,又不至于过度劳累耗伤阳气,这都是我们平常在运动强度方面需要关注的。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不同人的体质情况是不一样的,如何根据体质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谢谢。
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罗小兵
谢谢。体质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运动适应方式也有不同,我们主要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体适能评估和运动技术分析,来综合考量具体情况,这样可以了解人体结构,身体机能的薄弱环节,找到伤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同时结合个体的健康目标,比如健身是为了减重,还是为了塑形,还是为了强身健体,通过这些综合考量,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形成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具体来讲,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我们首先要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根据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教授创立的中医体质学说,人体有九种体质,就是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这九种体质。但是实际操作当中,无法对所有的体质选择对应的运动强度或运动方式,我们通常将这九种体质根据它的偏颇进行虚实分类,以对应不同的运动方式。根据《黄帝内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我们以柔和、小强度运动培补正气,以剧烈、大强度运动疏泄邪气。
第二是要评估体适能,比如参加运动也需要肌力、肌耐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等运动能力,针对这些运动功能的不足及其程度,选择合适的运动干预方法,来制定个性化的方案,科学、规范、有序地提升运动功能。
第三是针对这些运动爱好者或者有更高强度要求的人群,比如说专业运动员,我们还要进行运动项目,对他所从事的项目进行运动风险和运动技术的分析。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来分析运动链、评估他的动作模式,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中国青年报记者
想请问一下运动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因为现在一些年轻人喜欢在运动后大汗淋漓,喜欢马上冲一个冷水澡,请问这样做有什么健康隐患?从中医角度有哪些科学的建议给我们?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 张乐伟
感谢你的提问。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慢走、自我拉伸等,避免突然停下来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比如头晕、心慌、恶心等不适,应该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次性饮水过多,要少量多次饮水。运动后还要注意保暖,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服,避免着凉。运动后一般会出汗,出汗后不要立即冲冷水澡,这是对身体不健康的行为,可能会引发感冒、咳嗽,以及诱发心血管疾病,导致肌肉痉挛。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运用后人体处于“阳浮于外、阴液损耗”的状态,此时体表的卫气相对虚弱,毛孔张开,容易被外邪侵袭,冲冷水澡会使寒邪入体,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凝滞,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同时,寒邪还会损伤人的阳气,使阳气不能正常温煦和推动脏腑功能,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运动后建议不要立即冲澡,应先休息一段时间,待擦干身上的汗水,待心跳、呼吸恢复正常以后,再用温水洗澡。温水洗澡可以帮助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有利于自身的恢复。谢谢。
健康报记者
这个问题问给张主任,运动中我们如何自己进行运动损伤的判断?发生运动损伤时现场如何进行急救处置?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 张乐伟
谢谢你的提问。运动中可通过观察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受了运动损伤。在症状方面,当运动损伤发生时,会出现肢体的疼痛或者肿胀,严重的话,关节的形状可以发生改变,使运动功能受限。比如关节无法正常屈伸、旋转,无法正常行走。在体征方面,受伤的部位可能会出现压痛,可以根据损伤的具体位置来进行初步的判断,可以尝试自己主动活动或者被动活动受伤的部位,如果活动的范围明显减小,说明可能有损伤。此外,在非关节部位,如果出现异常的活动,可能提示为骨折或者严重的韧带损伤。
一般在损伤发生的时候,我们有一套处理急性运动损伤的流程,我们要按照这个流程进行处置。这里讲的损伤一般是指闭合性的运动损伤。首先要停止运动,对患处进行保护,其次,在受伤的72小时以内,可以用冰袋或者冷毛巾外敷受伤的部位,每次10-20分钟,还可以用绷带或弹力绷带对受伤的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将受伤的肢体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以上措施都可以减轻疼痛肿胀症状,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青少年在冰敷的时候要时刻观察局部的体温,避免冻伤。如果损伤严重,可能存在骨折或者脱位,切记不要随意移动,以免造成二次损伤。请保持受伤的体位,等待专业医疗人员救援。如果出现开放性的伤口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按压住伤口止血,尽快到医院进行救治。
经济日报记者
想请问一下朱院士,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能否介绍一下不同季节运动养生的理念?谢谢。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 朱立国
谢谢你的提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理念是来源于《黄帝内经》,它是中医顺应自然界变化的养生思想,其本质上是要顺应四季阴阳消长的过程,人和自然是合一的,通过调节运动的强度还有时间,来实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我们说的春夏养阳,这个阳指的什么呢?指的生发、生长,到了秋冬正好相反,是收敛、收藏,主要是这两个不同的理念。另外,强调顺应四季阴阳消长的自然规律,也是通过运动调节的方式,包括时间、强度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首先解释一下春夏要养阳,这是从春夏自然的规律,因为春夏阳气升发,这时候我们代谢旺盛,我们选择的运动可以是运动量比较大一点的,比如快走、跑步,甚至包括一些竞技,打羽毛球、乒乓球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选择这些运动也要避免过度的疲劳,建议在清晨或上午,在阳气升发的时候进行锻炼,顺应自然规律。但夏季我们要关注,夏季比较炎热,特别是三伏天要注意及时补水,避免大汗耗气,因为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过度的耗气、过度的出汗就会伤阳气。
秋冬养阴指的是什么呢?到了秋冬阳气是内收的,人体需要保存能量,运动以“静”为主,避免阳气耗散,我们选择比较柔和、缓慢的项目,比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强度以微汗为益,不要过度剧烈,建议在午后日照比较充足的时候来锻炼。另外,春冬季可能早晚比较凉,要注意保暖,注意添衣,避免风寒。
在冬天我们还要关注一个,提前热身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热身时间要长一点,防止运动导致不必要的损伤。
所以四季养生的核心还是要天人合一、顺应天时,动中有度。具体的方案,个人体质不同还有一些差异,比如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碰到病人来看病,问我还能不能锻炼,我们通过核磁发现他的软骨病变已经很严重,不适合再爬山,所以我们会给他建议,你不能再爬山,因为再爬山的话会造成骨关节退变加速。根据病情的不同我们给出不同的建议,这些建议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处方。谢谢。
中新社记者
对于想通过运动来控制体重的人群,如何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实际状况和体重目标来科学的开展运动?谢谢。
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罗小兵
控制体重现在是比较热门的话题,体重超重分为肌肉型和脂肪型,肌肉型超重,对运动员来说是个好事,脂肪型也就是俗称的“肥胖”,危害比较大,它是一种代谢性的问题,同时又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目前干预手段主要通过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减少机体能量积聚来减重。
在肥胖的干预中,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整体观分析引起肥胖的病因病机,根据辨证分型制定综合的干预方案。其次,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识肥胖类型、运动功能状态,结合个人运动兴趣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值得注意的,肥胖人群需要通过运动来减重,但是运动的时候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所以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科学运用“辨体施动”的理论,在运动和减重间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既强调安全性,又强调有效性,实现个性化,达到减重的目的,同时又避免运动损伤。
其次,要注意“形气神”的整体调节,中医认为,形之变导致浊气留滞,气之失引发升降失常,神之异则脏乱神失,致使肥胖,需通过运动综合的调形、调心、调息,勿至“形气相失”。因此,减重时不可只关注局部,而应进行整体的调节。中医主张通过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比如太极拳、八段锦,调和形体的舒展与气血的流通;配合呼吸吐纳以安神定志,使形、气、神三者相得益彰。唯有身心内外协同共济,方能实现“形与神俱”的健康状态,从根本上化解肥胖这种疾病。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中医认为“筋喜柔不喜刚”,请问从中医角度看,运动前应该如何科学热身,避免运动损伤?谢谢。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 朱立国
中医认为,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我们又认为肝肾同源,与运动系统的关系密切。“筋喜柔不喜刚”,我们的关节包括十二经筋都是依靠肝血充盈濡养来使局部韧带维持柔韧性,保证关节活动灵活协调、屈伸自如。运动热身时,首先应该是通过柔和的动作来舒展筋脉,促进肝血的输布,避免筋脉拘急。其次是要循序渐进,以柔克刚,筋具有柔韧性和弹性,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弹簧它的柔韧性很强,拉的太快,刚性运动越多,越容易造成伤害,所以我们要缓慢、柔和的进行热身,避免突然的暴力施压,那些刚性的力对韧带和软组织都会造成伤害,这主要是“筋喜柔不喜刚”的内涵。
另外,我们在运动当中可能有几个方面要关注,不管是跑步、打球等等提前要做一些热身,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是导引柔筋,顺时针或逆时针对肩、肘、膝、踝、髋关节进行锻炼拉伸,另外在活动脊柱方面,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对膀胱经、肝经都是很好的刺激,能够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关节韧带的循环,这些是比较好的运动前热身运动。
对于一些穴位,比如阳陵泉、委中穴可以刺激经脉的血液循环,舒筋活络,提升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比较简单的就是一些对我们的四肢进行的拍打,另外还有八段锦的一些动作,比如“双手托天”“摇头摆尾”,都是活动关节、减少肌肉张力比较好的办法。
总之,热身要特别格外注意的是强度,以“微热、微汗、关节滑利”为度,若出现疼痛、僵硬等不适应立即停止,防止运动过度造成损伤。另外在运动以后,要做一些舒缓的动作,比如关节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四肢的拍打等等,因为刚运动完以后,避免气血骤停形成瘀阻。这样从运动开始到结束,各个环节都保证了关节的活动度、灵活性。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请问老年人运动需要注意什么?运动中预防跌倒的方法有哪些?
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罗小兵
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是特殊的群体,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出现一些退行性变化,第一个表现在骨骼密度下降、脆性增加,所以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第二是肌肉质量减少、肌力减退,也就是大家平时比较关注的肌少症。另外是关节柔韧性和身体协调性降低,心血管的调节能力也减弱,同时神经反应减慢,平衡能力下降,这些生理特点决定了老年人运动时容易出现意外损伤,比如跌倒骨折,运动后的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等。因此,老年人运动需要遵循“以虚论治”原则,以安全为核心,在健康维度和风险规避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两者兼顾。
具体来讲,从运动方式上,选择以柔和舒缓为主,强调形、气、神的整体协调。中医传统功法,比如说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这些尤为适宜老年人。这些运动既能避免高强度对抗运动对关节和心血管的冲击,又能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模式,缓解我们的情绪,达到“形神共养”的效果。
在运动时间的安排上需要顺应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建议原则黎明至正午时段,也就是早晨6点,这个时间段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的阳气随之旺盛,气血运行趋于活跃,运动可借天时之利增强代谢效率。尤其对于心功能较弱的老年人,要避开凌晨,这时候阴气较重。另外一个是避开黄昏,阳气收敛,不要去扰动阳气,同时也可以减少寒冷刺激和气血波动带来的风险。
运动强度的把控需要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这是我们常说的话,运动也是这样。以中小强度有氧运动为主,以主观感受“微微汗出、呼吸平顺、无胸闷气促”为度。运动方式或者运动强度有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方案。
另外,老年人防跌倒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防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干预:
第一是结构功能训练,首先可以从静态简单的平衡训练开始,比如说单腿站立、半蹲,老年人要蹲高一点,蹲低了的话对膝盖压力很大,慢慢强化下肢肌肉力量,待静态平衡能力提升以后,逐步增加一些动态的训练,比如说脚跟、脚尖交替行走,太极拳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结构逐渐增强,以降低跌倒的风险。
第二是环境,优化运动环境,优先选择塑胶跑道、木质地板或者平整的草地,避免湿滑地板、碎石路面,场地需要光线充足、视野开阔,避免人流密集或车辆频繁经过的区域,冬季注意防风防寒,避免冻伤,夏季要避开烈日直射的时段,避免中暑。
第三是运动装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要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选择鞋底纹路比较深、前后落差比较小的防滑运动鞋,鞋帮能够把踝关节包裹起来,对关节提供一些支持和稳定,服装宜宽松透气,避免裤脚太长,必要的时候佩戴护膝、护踝、护腕这些保护装置。
此外,建议老年人在运动前后进行适当的热身放松,比如关节的拍打、肌肉拉伸等一些简单的运动,运动时要随身携带应急药物,通讯设备要带上,出现情况可以及时呼救,有同伴一起可以互相照应更安全。
通过科学系统的运动管理,这样既能延缓机能衰退,又可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动而中节,老有所安”的健康目标。谢谢。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中医强调“春季助长”,请问哪些运动能帮助促进孩子生长发育?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 张乐伟
感谢记者的提问。针对孩子,尤其是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在春季万物生长,是儿童青少年发育的重要时期。春天气温回暖,光照时间延长,特别适合户外运动。很多运动都可以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起到帮助作用,中医有“动则生阳”的说法,阳气充足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和肾脏的温煦。我们中医里有很多运动、很多功法,都对保护先天肾气、补足后天脾气具有良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常说的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通过手臂的上举和下按,可以有效的拉伸我们的腹部,促进脾胃的蠕动,增强脾胃功能。还有一个动作叫“两手攀足固肾腰”,通过弯腰和伸展的动作,可以刺激我们的膀胱经、下肢腿部的经络和腰部的经络,起到补肾强腰的动作。而五禽戏中的鹿戏,模仿鹿的姿态,注重腰部和脊柱的运动,也可以起到强腰补肾的作用;熊戏通过身体的扭转和晃动,可以刺激胃和肾脏的经络,有助于健脾补肾。
此外,还有很多运动,比如跳绳、踢毽子、慢跑等运动,也可以通过刺激足部脾经、肾经巡行部位,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这些运动都有助于生长发育。
强调一下的是,不科学的运动习惯会伤及脾,伤及肾,比如过于剧烈的运动和运动量过大,耗气伤津,导致脾胃运化不足,肾气过度消耗,不仅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过度疲劳和免疫力下降。比如有些孩子由于运动过多,他的身高长得慢,这些都可能跟过度运动有关系。又比如饭后立即运动,运动后贪凉饮冷,都会影响脾胃的运化,进而引起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问题。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研究室主任 王鹏
最后一个问题。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记者
现在很多上班族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他们往往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因为运动,想请问专家,针对办公室的人群有哪些运动方面的建议?谢谢。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 朱立国
非常好的一个问题。确实,我们现在看到临床中很多疾病,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些,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且逐渐年轻化,坐办公室的人都比较年轻,工作强度比较大,一坐坐一天。中医有一句话叫“久坐伤肉”,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对肌肉骨骼都会造成伤害,我们现在的颈椎、腰椎等等都是处于什么状态呢?就是前屈有余、后伸不足,你想想大家的姿势,平常看手机,坐办公室,看电脑,这个时候造成力学的不平衡,时间长了造成肌肉劳损,再长就造成骨骼肌肉退变,形成疾病。
所以我们怎么办、怎么做?最早我们也想在电脑里有一个提示符,到了1小时提示你应该锻炼了,现在看来这个还是不够,还是要每个人来重视这个问题,才能对发病率降低。
如果说建议的话,我也是经常跟相关的坐办公室时间长的病人沟通,我想有三个层次,你每天拿出半个小时来也不现实,工作压力那么大。但是如果在伏案1个小时的时候,你能起来给自己一点运动时间,就很有意义。我讲三个层次,因为时间很短,我很忙,40分钟、50分钟起来做个伸展运动、走两步,前屈有余,就可以多做做后伸的动作,放松一下再继续工作。如果还有点时间,有两三分钟,假如我了解一些八段锦、五禽戏等,特别是八段锦有一些动作,包括双手托天理三焦、五劳七伤往后瞧、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些动作对你前屈有余、肌肉劳损是有帮助的。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比如1小时能给自己四五分钟、三四分钟,我们以前就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探索了颈椎康复操的临床疗效,我们有五个动作,首先是前屈后伸,恢复颈椎原来的生理功能位置,让肌肉放松。第二是回头望月,就是两脚跟肩等宽,45度角往后上看,看到不能看为止,两侧交替进行,我们也经过力学测试,对肌肉恢复非常有帮助。第三是旋颈望踵,往下看,看脚后跟,也是斜下45度,同样能够很好的拉伸肌肉。第四是雏鸟起飞,两脚跟肩等宽,脚后跟抬起来,头望天,肩膀后缩,形成弓形,但是脚尖不要离地,雏鸟能飞还没有飞起来的状态,用整个身体的张力进行拉伸,完全放松。第五是摇转双肩,我们知道久视伤血,长时间胳膊保持一个动作容易损伤肩关节,前屈后伸反复的摇转,放松肌肉。
这五个动作对颈、腰包括膝关节都是有帮助的,希望坐办公室时间长的朋友,40、50分钟能给自己两三分钟、四五分钟的时间缓解肌肉疲劳,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意义的。
谢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研究室主任 王鹏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的有关进展,我们下次见。